我为什么而读书书法作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出自:《周恩来传记中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1910年东渡日本之前,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说的。
周恩来东渡日本之时,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夜。随着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清朝反动统治摇摇欲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速传播,许多革命志士跃跃欲试,纷纷投入反清的战斗。周恩来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下离校走上新的战斗岗位的。
扩展资料:
周恩来在日本横滨短暂停留后,入“东 learning English”补习日文和英文。他阅读了各种刊物和书籍,听到了孙中山的演说,接触到许多革命志士。在这里,他亲身体验到在异国生活的困苦和祖国贫弱所造成的屈辱。1911年春,他又转入东京。
在这个资产阶级各种斗争蓬勃开展的革命熔炉里,周恩来的思想迅速成长。日本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发展,给予他很深的启发。他参加了中国留日学生爱国革命团体“青年会”(即“爱国会”),阅读了《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一类的革命书刊,写下了《狱中题壁》一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表达了东渡救国,矢志革命的决心。1920年,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化名伍豪。周恩来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
他的作品中,写得最早的为《十三龄时读书有感,得十六韵》,是1910年周恩来十五岁时写的一首五言长诗,表明了献身革命的壮志。还有1912年8月,周恩来由日本回国,在上海与南开同学张鸿诰相晤,作赠张诗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