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瓷器纹饰?
主要通过题饰于瓷面上的各种纹样来表现的。根据装饰纹样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自然景、物及想象中的祥瑞纹样为题材的装饰图案 ,如龙纹、凤纹、缠枝蓮纹、灵芝纹、水波纹、云气纹等等;二是文字类装饰,多为反映当时社会统治思想的文字铭、吉语、诗文等。
在装饰手法上,由于瓷质的特殊性,又形成了和传统工艺美术不同的独特装饰风格。我国陶瓷釉色之丰富,品种之繁多,是任何其他同类手工艺品种无法比拟的。其装饰效果,既可粗犷豪放,亦可精巧细润;既可金碧辉煌,又可素淡典雅。可以说在任何美学原则的规范下,都能达到完好的装饰效果。
一般而言,原始彩陶的装饰多与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有关,多为抽象的几何纹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了绘画和雕塑相结合的作品。东汉末年发明青窑后,釉色的美成为基本而重要的装饰。由于青釉的色调大都没有超出青色的范畴,釉质又多数明洁莹润,与玉的温润 、内敛的气质非常接近,因此,以玉为美成为陶瓷装饰总合的理念。具体的做法有釉饰、胎饰、彩绘、堆贴 、雕塑等等方式。如唐三彩就是主要以绘画为装饰的。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则是通过釉色与彩绘相互映衬的方法使产品的装饰效果更为完美。在宋瓷中,出现了青瓷、白瓷、酱瓷、黑瓷和结晶釉、窑变釉、乳浊釉等。到了元代,青花及釉里红成了广受欢迎的装饰品种,明代又出现了五彩和斗彩。清代在明代装饰风格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雍正粉彩便为清瓷的代表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