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气泡鉴定可信吗?
气泡是造假者竭力模仿,收藏家认真揣摩的鉴定密码之一。真品老气泡大、小、疏、密不一,呈“牛毛”状裂纹。赝品伪气泡过于整齐透明,没有裂纹。瓷器气泡产生的原因与玻璃成型相近,即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呈现粘稠的流动状态,釉冷却后空气遇冷收缩,釉的收缩率大于空气收缩率。收缩速度慢、重量轻的空气被收缩空间迅速变小的釉紧紧包裹,形成气泡。
气泡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每个窑口、每个时期、不同风格的陶瓷器物都有着不同的气泡特征。但是气泡鉴定存在一个硬伤,那就是同一个窑口、同时期、同风格的器物往往有着相近的气泡特征,这样的器物就属于高仿品。
高仿品在真品的气泡特征上,大多存在气泡间距过大,且气泡过亮,裂纹不自然的问题。这是目前高仿品在模仿过程中很难克服的问题。虽然气泡在陶瓷产生过程中很难量化,但高仿品与真品对比,仍能找出许多量化的特征,比如对比高仿品与真品的气泡间距、气泡裂纹间距等。
瓷器鉴定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气泡鉴定是瓷器鉴定学科里的一门分支科目。瓷器气泡鉴定有着其他鉴定方法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和趣味性。
气泡鉴定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硬伤,如真品老化、新仿品的制作工艺日渐高超、人为因素、光源与拍摄角度、真品的釉厚薄度不同、放大镜清晰度和放大倍率不够、放大镜操作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