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漂白棉属于哪一种翡翠?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有点问题,翡翠的“种”和“地”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首先说种,种的概念比较宽泛,它指代的是翡翠的结构,翡翠的结构分为晶体结构和纤维组织结构。 我们常说的“老种”、“新种”、“嫩种”还有像“玻璃种”、“冰种”、“糯种”等等,这些描述的都是种的概念,与颜色的深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一块翡翠它的绿色很深,我们依然可以形容它是“嫩绿”的,因为它的结构仍然是粒状结构或者纤维交织结构。而一块色偏黄的翡翠,如果我们觉得它的颜色很“老”,这是因为它的结构是颗粒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得光线不能很好的透入,所以看着颜色发闷,这种我们称为“油青种”。所以从种的方面来说,浅色的黄翠和深色的墨翠都属于“玉”而不是“石”。 再说地,地的概念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地也分很多种,有湿漉漉的水头,有干爽燥的干水头,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行内称为“糯种”。
在地这个范畴里,才出现了“透明”、“浑浊”、“干净”和“脏”的说法,当我们说一种翡翠地不好时,往往就是指的这种概念。不过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种好不代表着地就更好。比如冰块般的“玻璃种”,结构极为紧密,我们可以通过结构来理解为“种”很好,但是这种翡翠往往会有明显的“水线”(其实就是裂纹),这样就会影响它的“地”,这样的玻璃种我们经常看到它的价格标注为“无水线”或“有水线”来区分。
说了这么多,回到正题,所谓的“漂白棉”应该是指经过化学药剂处理的B+C货翡翠,因为这些翡翠多产自缅北地区,而缅北的很多矿场都是使用强酸浸泡的方式来去除翡翠中的杂质(主要是铬离子)从而提高翡翠的品质,当然在浸泡的过程中一些原生不透明的棉絮会慢慢的溶解掉,这样使得B+C货翡翠看起来更为通透,部分特殊情况下甚至会出现“高冰”或者是“玻璃”的效果。所以严格来说“漂白棉”只是对特定一类翡翠的称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