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翡翠叫什么?
古人对玉器的分类很细致,而不同颜色的玉器又有不同的名称。《尔雅·释地》中就有“翠”字的出现:“绿莹莹的东西叫做翠。”晋代的郭璞注疏此书时说:“新莽时所得琼台璧,色取碧鲜,光润绝伦。今之所称青琅,即翠也。”也就是说在汉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绿莹莹的玉石就是今日之翡翠了。
那为什么要叫“翠”而不叫“翡"呢?这是因为,古代的宝石学家们发现,红宝石常常带有褐色的调儿,而蓝宝石往往带有紫色的调儿;同样,绿色常见的两种色调是黄绿色和黄棕色,所以如果一块玉石同时具有这两种颜色,且主色调是绿色的,就称为翠。而颜色为主色调为红色的宝石就叫翡。(现在这种分法已经不适用了) 那么,为什么今天的翡翠又分为a、b、c货呢?这里又要提到宋代高承所著的《事物纪原》一书,书中记录了一件让帝王将相们十分头疼的事:“宋宣和年间,贡上神臂弓,有贼人窃之而去。数日后,于远郊田野间得其遗失之处……”原来宋朝的弩机制造的精巧,连偷工减料的余地都没有!因此有人为了讨好皇帝,就把好的弩机重新做一遍,把里面的红色宝石换成绿色的翡翠,这样皇帝就看不出破绽了。虽然这种手法已经被后人揭穿,但“以假乱真”这个词却一直被沿用下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假的翡翠也越来越逼真,人们需要越来越精细的辨别方式。于是,区分A/B/C货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