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皮壳?
“皮”一般指翡翠表皮的风化作用,形成的蜡状、油脂状粘胶。 “壳”则通常指的是翡翠的外层。 这两者是有一定关联的,一块翡翠的原石从山上被开采出来时,外面会有一层风化的外壳(称为“皮壳”),如果外壳有裂隙的话,里面便会有雾的存在(俗称“棉”);而如果“皮壳”很薄而且肉质细腻,那块翡翠原石的价值也就会更高一些。
简单来说就是,看一块原石的底子好不好,主要就看外皮和内皮的连接状态,以及外皮与内肉的种色关系。因为,好的底子必然是要外层与内层联系紧密且通透光亮的! 而所谓的“种水”,其实就是指透光的程度。
在鉴定翡翠原石的时候,常通过打灯来观察内部的情况,从而判断其优劣。而通过强光手电筒照射到翡翠原石的表面,也可以间接反映出里面的真实情况哦~ 在实际鉴别过程中,通常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底子的好坏:
1.能看到明亮的晶亮点,说明翡翠的透明度高,晶体排列紧密;
2.能看到一团一团像棉花状的模糊痕迹,这些就是石纹,不影响玉石的品质;若看到裂纹或断裂,那就是劣质的翡翠了!
3.若灯光不能穿透全部晶体,那么宝石的价值就较低;若能穿透大部分晶体,价值反而很高。这是因为部分杂质颗粒在晶格上排列紊乱的缘故,使得光源无法完全穿透,导致光线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