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鉴定玻璃翡翠?
首先,很感谢邀请。 玻璃种和冰种都是形容翡翠的通透度的,在行业里一般只用于描述透明度高,结构致密,无明显瑕疵的翡翠。而“老坑”则是用来描述质地细腻,硬度大,颜色纯正的翡翠。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行业内对于玻璃种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很多商家对玻璃种的描述其实都很主观且不细致,甚至存在很多误区。我们并不能照搬商家的说法去判断一块原料是否是玻璃种。
想要准确判断一块料子到底是冰种还是玻璃种,我们需要更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在阳光或者灯光下,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原料的通透程度。如果通透感很强,肉眼几乎看不出结构,就可以定义为玻璃种了。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些料子虽然通透感很强,但是可以看到结构痕迹(如下图),这种就属于冰种范围了,并不是真正的玻璃种。
当然,有的朋友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一块原料,在光线不足的场合看上去是冰种或者糯种,可是一到强光手电筒下一打就显出玻璃种的通透感,这种情况也是真实存在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玉石在不同光源下会有不同的光学反应,强光手电筒光源属于窄谱光源,容易把一些本来不太明显的结构掩盖,使得原本看起来像冰种或糯种的玉石显出了玻璃种的特性。反之,在弱光环境下,玉石的光学特点就会表现出与玻璃种不同的地方来。所以啊,没有绝对冰种或玻璃种的说法,只能说某种特质更接近冰种或玻璃种罢了。
除了看通透度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原料的色泽是否均匀亮丽,有无瑕疵来进一步判断其品质。 如果一块原料,颜色浓淡不均,有瑕疵(黑点、黄点等)或者裂纹的话,不管它是不是玻璃种,其价值都已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