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喷色有害吗?

邰晓伟邰晓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到很多这种问题,看来大家对染色还是很关心的,今天翠辉珠宝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染色的问题。 首先明确一点,天然翡翠是不存在染色的,因为翡翠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其结构不会被外界因素改变;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翡翠90%以上都是人工制造的,也就是说这些翡翠是经过人为染色处理的。那么染色到底有什么危害呢?会不会影响到收藏价值呢?

1、颜色过于均匀鲜艳:一块天然的翡翠是不会出现颜色分布这么均匀的颜色的,由于自然扩散的因素,所以天然翡翠的颜色会有浓淡变化和分布不均的情况,而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颜色要么很浅(如漂白注胶),要么就是很深(如染发剂渗入结构),而且看上去十分不自然,就像画上去的。

2、表面光泽太强太均匀:一般来说,优质翡翠的抛光面呈现的是亮晶晶的玻璃光泽或者油脂光泽,但是如果光泽太强太均匀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因为表面有覆膜的原因导致反光强烈,也有可能是经过染色后,染料附着在表面形成一层光晕,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天然翡翠应该具有的表面特征。

3、内部颜色与外表颜色不一致:有些商家会故意保留一些内部原石的纹理和颜色以便于向消费者展示,如果内部的黄色素或者绿色素与外部明显不一致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是经过染色的。

4、表面黏糊糊或者胶质感强:这个主要是针对B+C货翡翠说的。由于填充物是透明度高或低的热溶胶,所以摸起来会有一种硬塑料的感觉,另外因为热溶胶遇高温会溶化,因此表面看起来很油,触感也会比较滑腻。

桂心佾桂心佾优质答主

在实际的鉴定工作中,常常可以把鉴定结论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常规鉴定,即把送检的翡翠依照正常的鉴定流程和方法进行检测,并依据翡翠的基本定义和分级原则做出相应的结论。第二类是特殊鉴定,即送检的翡翠已经经过了优化处理,需明确指出翡翠所受的具体处理方式。在实际操作中,翡翠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染色、漂白、注胶及镀膜等,这些处理方式的检出,都有相应的一套检测方法。

对于有些特殊的翡翠样品,翡翠鉴定机构暂时不能做出解释描述,这类样品将被退回送检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翡翠资源及翡翠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新型、特殊的优化处理品种,由于鉴定时间短,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技术储备,以至于当前还不能对这些特殊的问题翡翠做出清晰明确的判定。染绿色翡翠(绿托)便是目前出现较少的一类新型处理品种,翡翠鉴定机构一般不予鉴定。

翡翠优化处理品种是市场的需求产物,对于处理品,人们普遍接受度不高,尤其是对身体有潜在危害的处理品更是如此,例如有研究表明,染色翡翠中,染色剂——铬元素存在潜在危害。翡翠市场中常见的优化处理品种,几乎都是针对B、C货翡翠的。染绿色翡翠(绿托)是较为特殊的一类优化处理品种,其受热处理过程在表皮裂隙和裂隙交会处产生结晶裂隙,再通过注绿的方式把人工色素注入裂隙中。染绿色翡翠(绿托)从样品外观及检测数据来看与普通的B、C货翡翠均存在差异,具体鉴定特征如下:

放大检测:翡翠表面有热处理形成的龟裂纹,部分裂隙中有裂纹胶充填,仔细观察裂隙交汇部位可见深绿色,部分样品裂隙中充填物颜色较浅,在裂隙交汇部位颜色明显加深、加浓。由于染色部位在裂隙交汇处,因而染色部位较表皮相对较低,可见明显的凹坑效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