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色带是什么?
什么是色带,它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带”的意思就是指有颜色条带的玉髓或玛瑙。而“色带”就是拥有颜色条带(色斑)的翡翠。这些颜色条带在专业上称之为“色纹带”,而在市场上俗称“色带”“色线”等。 用通俗一点的语言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概念:假设把一块原石切割出很多片,然后每一片再切成很多条,每一条再雕刻成器,那么这种具有颜色条带的翡翠,就可以叫做色带。 色带是翡翠所有特征中最引人注意的特点之一。由于翡翠的颜色分布没有规则性且色彩鲜艳丰富,因此当它与透明晶莹、清澈温润的质地相融合的时候,就会形成绚丽多彩,富有变化且风格迥异的装饰美学效果。 正是这种美丽而极富变化的色彩形态,使得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无论是用来佩戴还是收藏,都会因为它的存在而增添不少韵味儿和魅力值。
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到的翡翠都是经过切磨抛光后的成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一些特殊的情形下,看到它在原始状态下的模样——未切磨抛光前的翡翠原石。 当阳光照射进去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翡翠的原生形状以及里面的色形和色纹。这个时候,那些原本看起来色质通透的冰种、糯种翡翠,如果里面有暗色或者淡色的条带或者斑块,就会被尽收眼底。 而这些被阳光照射进来的部分,在行内被称为“阳料”;没有被阳光照射进来的部分则被称做“阴料”。
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所谓的色带就是在翡翠内部沿着纤维交织结构的方向有一条或者多条颜色更深一些的色带。它们或者平行排列或者交叉重叠,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心雕琢。 在自然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质环境、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等等,会导致玉石原石的形状并不完美。我们在平时观察石头的时候,会看到有很多裂隙或者裂纹。
然而,对于天然的翡翠而言,由于受到其形成条件的制约,一般是没有明显裂隙的。当然,如果有的话,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石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纹斑”。不过这种纹是处于两个表面纤维之间的,所以并不会影响玉质的稳固性和强度。 还有一种情况也要值得注意,有些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可能会使其吸收进一定的色素粒子,从而形成一些颜色的沉淀。这种情况下的色带就会在正面上半部分呈现出一种由浅至深的渐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