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翡翠得区别?
首先,我们从学术角度来了解什么是“玉”、什么是“翠”。 中国古籍中有关玉石记载甚多,如《山海经》、《诗经》、《史记》等,但所提之“玉”含义不一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现代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较多,较为公认的是: 广义上的玉是指软玉(和田玉)和硬玉(翡翠)两类。其中,软玉是我国特有的矿物,主要成分为透闪石-阳起石混合晶体;而硬玉则是产于缅甸的玉石,主要成分为钠铝硅酸盐。
还有学者根据物理特性把玉石划分为软玉、硬玉、石英玉3类。 狭义的玉则专指软玉,其色彩丰富,有白玉、青玉、碧绿、墨翠等等。 我们日常所见之“玉”大多是各种装饰品,比如手链、项链、挂坠等,这些用品在古时便有,只不过当时材料有限,制作粗糙,远不及现在精致。
从工艺上看,古时的玉器大多采用“雕”——即雕刻成型——的方法制作而成。这是因为软玉材质的特性决定的。因为软玉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具有油脂般的润滑性,所以用刻刀修去多余的材料时,材料不会太脆也不会太容易脱落,非常适合细致的制作。
而硬玉虽然也可以雕,但其硬度比软玉高很多,且材质较脆,不易雕琢。于是人们就采用了另一种方法——磨制,即用磨石磨出玉器的花纹图案。 到了近代,出现了电镀加金刚砂研磨技术,这种技术使用强度高的碳钢笔结构,配合电镀金属层,使得抛光后色彩更加鲜艳,更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