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玉是翡翠玉吗?
不是的。 墨玉,准确地说是“墨玉籽料”,它是和田玉中的个别人间绝色! 什么是墨玉籽料呢?它其实就是指墨色的和田玉籽料,或者可以理解为墨色润泽、质地细腻、结构致密的和田玉分子集合体。(当然,如果里面的墨色分布不均匀,则是另外的一个种类了)
由于墨玉的颜色来自于里面氧化铁等矿物质的结合,所以它的颜色不会很浓重鲜艳,也不会像漆黑那么深邃,给人的感觉就是——淡雅而宁静。 那为什么它的颜色总是给人一种沉静的感觉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墨玉的颜色总是深浅不一,深者如浓墨重彩,淡者则似行云流水,整体看起来自然给人感觉比较和谐稳重。 再有就是,因为黑色在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里是一个“中灰色调”的存在,所以它总是会与其他色调相互融合,而不容易“抢风头”。
比如我们常见到的一些墨玉作品:手镯、吊坠、挂件等等,虽然主调都是黑灰色调为主,但是其他色调却是若隐若现,和墨色相得益彰,显得非常优雅知性。 当然了,墨玉的魅力并不仅仅局限在黑色色调上,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一些好的墨玉当中会有一缕飘逸的云气或线条,仿佛“挥毫泼墨”“行云流水”一般,这种感觉往往会为作品增添几丝灵动之气。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种灵气是需要一定色彩的饱和度来烘托的,因此无色彩或浅色调的墨玉往往是很难表现出这样的感觉的。 那么,如此美妙的墨玉是怎么形成的呢?
事实上,墨玉的形成与它的原生矿——墨玉籽料的关系非常大。我们知道玉石在形成的过程中,外界因素会影响其颜色的变化,比如受氧化作用的影响,玉里可能会有褐色素和氧化物沉着,进而使得白玉变成黄白玉,青白玉等等,同样道理,如果玉里受到沁水的作用力,有可能就会变绿,变的多彩....而墨玉的形成正是源于此。
墨玉的色源是石墨(即矿物学上的“隐晶质碳”),它在晶体结构里的存在形态是片状、针状或者鳞片状,并且相互交织在一起,所以看起来就好像有黑色的纹理一样。这些墨色的组成物质,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样子犹如“蚂蚁巢穴”一般。 而在自然界中,墨玉的形成往往要经历如下过程: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那么墨玉最终的色泽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毕竟里边石墨的含量是基本固定的。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外力作用,才使得原本颜色单一的墨玉拥有了丰富的色调层次,以及那好似“泼墨”一般的灵动之感。
在这过程中,水的浸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水是唯一的溶剂,它可以溶解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矿物成分,也可以携带其它矿物质一起移动。所以,当有水渗入岩石时,那些原本固定不动的矿物质可就不老实了,它们可能会随着水流做的长长的跋涉,然后历经各种千辛万苦,最后达到玉石的地方聚集起来,继而改变它的容貌。 这就是墨玉最精彩的地方,也是它区别于其它玉石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去新疆,我建议你亲自去看看那里的墨玉籽料,看看那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再细细端详那如同水墨丹青般的柔和润泽,你会被它深深吸引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