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画的价值有多少?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就有一种非常小众的艺术形式——竹刻。 提到竹刻,很多人会对其价值产生怀疑。毕竟现在能工巧匠越来越少,而现代工艺又如此发达,用机器雕刻的图案、文字比手工刀刻更快捷高效。因此会想到竹雕是不是已经濒临失传,或者已经开始走向消亡。 但实际上,虽然竹刻艺人少,但学的人越来越多;虽然机器雕刻快捷,但是无法完全替代人工雕刻。更重要的是,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是无法被复制的。就像用计算机绘制的一幅名画,再怎么精细,也无法完全再现原作的风貌和韵味。同理,机器雕刻的玉石玉器,虽然工整光滑,但是却很难赋予其灵魂。而竹刻就是文人灵魂与笔墨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首先,竹材本身属于天然材料,每一根竹子都是不同的。而且随着竹子年龄的增长和生长环境的差异,竹子的颜色会产生变化。所以同一节竹子制成的作品,每件都是唯一的存在。其次,由于刀具本身的限制,以及文房工具“刀”本身的材质所限(竹刀多为竹子制成),不能像电脑一样精确定位,所以每次下刀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误差。另外,在雕刻过程中,还要根据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调整刀具的角度,力求使线条饱满生动,这些都会造成最终作品的个体差异性。即便同一位师傅雕刻同样的作品,也会因刀法的不同造成风格的迥异。最后,由于竹刻艺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不同,加上对毛笔操控力各异,即使同样一个字符,每个艺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形成千差万别的艺术作品。这些都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兼具的独特属性。
所以无论竹刻艺人多少,只要有人喜欢并愿意为之付出相应的酬劳,这样的艺术就不会消失。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那些技艺成熟的艺人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能够充分展现竹材的自然之美和书法绘画诗词曲赋等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创造出更多具有更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同时,随着大众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家们教育程度的提升,更多的优秀作品也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其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将得到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