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什么还有紫色的?
这就要说一说色彩的成因了,天然翡翠的颜色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原生色,也就是晶体生成时的颜色,二是次生色,也就是后期矿物在表面或内部沉淀而形成的染色效果。 紫色通常都是天然翡翠的次生色,也称为“熏色”。因为翡翠是在高温高压下生成的,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沿着晶体边界扩散,最后形成了现在的色调,而紫色通常是由铁元素造成的,因此也叫做“翡铁晕”或者“翡铁染”。当然也有部分紫色的天然翡翠属于原生色。 不过,虽然天然紫色系翡翠大多都有铁质浸染,但是天然的铁元素在翡翠中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而且含量也很低(一般都在100ppm以下),所以这种天然的紫色往往都很淡。为了追求更浓的紫色,人们会采用加热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淡色的翡翠,使里面的铁元素充分氧化从而形成更深更艳的紫色,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烧红”,也是处理工艺中唯一一种能改变其内在品质的着色方法(当然,如果使用染色剂的话,其实也能改变颜色,但是这种染色法无法改变内层颜色,只能停留在表面,时间久容易脱落)。
通过“烧红”这一步的操作,就可以得到色泽艳丽、质感通透的紫色翡翠了。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经过处理的紫色翡翠,虽然颜色会更鲜艳一些,但是在光学的折射下,仍然会发现有一抹淡淡的阴影,这一点是天然翡翠所没有的,也是鉴定是否经过处理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