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上的斑有几种?
我们经常在购买翡翠的时候,会发现翡翠上有斑点,这些点有的是绿色,有的是白色。那么到底这些点点是什么,对翡翠的价值有影响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两种颜色说起,一种是底色,另外一种就是色根。
1、底色 所谓的底色,指的是除了颜色之外,占据翡翠大部分面积的底色部分。由于翡翠是由无数色彩斑斓的小晶体组成的,因此底色的色彩也一定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我们日常的鉴赏中,通常把翡翠的底色分为两类——纯白底色和杂色底色。
先来看看大家最喜欢的小白绿底翡翠手镯。这种白色底子带绿色的翡翠手镯在市场中很常见,因为绿色是从内到外分布均匀的绿色,所以外观上看起来非常的清爽。而且带有这样底色的手镯,雕刻师通常可以把设计稿做的非常大胆一些,因为在底色部分的绿色是不计成本的。当然,如果手镯在打磨抛光后呈现出全绿色的效果那就更好了。 但是如果我们在挑选这种小白绿底的翡翠时,发现它里面有很深的黑色杂质,那么这个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
再来看看第二大类,也就是杂色底部的翡翠。这类翡翠的底色往往比较丰富,有黄色、浅绿色等等,但是整体看上去色调并不协调。比如这样的一个戒指,如果按完美度去衡量的话,这个价位大概就值两三千左右。虽然用金量很大,但毕竟用料比较少,又存在明显的瑕疵,所以价格不会太高。 如果是这种颜色的戒面,可能价格会稍微高些。但是这种底色复杂的戒面,通常都会做很精致的设计,比如用镶嵌的方式将其固定,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瑕疵带来的不良影响。
2、色根 所谓色根,也可以称为“色晕”或者“色斑”,它是翡翠颜色分布上的重点。不同色彩的色根,它在翡翠中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经常说“浓阳鲜丽”,其实指的就是色根。
首先来说它的颜色必须浓郁饱满;其次要有一定的饱和度,即鲜艳的程度要高;最后则是要颜色均匀稳定。满足这三点的色根,才是好的色根。 如果一种颜色的覆盖范围越广,那么这种颜色的表现力就越强。例如这样的一块料子,如果我们只取其中一点,进行雕琢,那么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可能就是下面这样的。因为绿色的扩散领域比较大,所以在最后制作成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尽情地把绿色涂满。这样一来,最终的视觉效果就会提升不少。
但是对于有些翠友而言,他们更喜欢颜色淡一点,但又不能太深,一定要正且匀。对于这一类要求的人,我一般建议选择底色一部分是白色,另外一半是绿色的情况。比如这样的一款手镯,里面是白色底的部分,外面一圈是绿色的圈,这样一正一反的颜色搭配,既保留了绿色,同时又不会出现过于突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