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朝中有哪些书法家?

支立人支立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康有为 ,梁启超,何绍基,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近现代大家就不用多说了。这里主要讲讲被忽略的晚清诸家。其实这个清代真正书法艺术是延续明朝的,只不过后期受乾隆“广存古人法书”的政策影响,古代名家法书流落到民间的较少,而清中后期的书家用碑帖墨迹留下的作品较多,使得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相对明初、明末及清初而言更能代表文人书法的风格。

晚清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外患不断,文人群体在清廷覆灭后普遍有一种故国遗老式的悲情,加之民国初年社会风气较为自由,所以这一时期的书画家很多都有比较自由奔放的个人风格。其中对晚清书法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包世臣和杨芬龄两人。 杨芬龄(1830-1915)字仲山,号椒岩,江苏仪征人。其父杨翰是嘉庆庚子科状元,著名散文家袁枚的女婿。杨翰以翰林身份任职期间,因为同情太平天国,为洪秀全出谋划策,遭到清廷打击。之后全家迁回祖籍扬州,以教书为业。

杨芬龄少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天资聪颖,擅长诗词,工书善画。其隶书学汉碑,行草书受赵孟頫、王献之启发并融合于自己的风格之中,自成一家。他的书写风格既取法传统又大胆创新,在晚清诸家中独树一帜。与同时代的赵之谦、杨沂孙并称“晚清三大家”。

光绪年间,因父祖曾做过翰林,杨家被选入内务府,供职于清皇室。 杨芬龄精擅多种书体,晚年以行书、草书居多,风格潇洒不羁且富于变化。

代表作有《临王羲之书扇》、《宋人词意七首》等。其子杨寿椿亦善书法,承家学,得清帝爱新觉罗·溥杰赏识,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包世臣(1774~1855),字慎叔,号定叟,安徽怀宁人。道光二十年(1840 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江西布政使。工诗文,尤长于骈文;善书法,宗二王、颜真卿,行书遒劲婉丽。著作有《安吴四种》等。其书法理论著述对晚清民国有较大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