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翡翠只有缅甸产?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翡翠」并非天然矿石,而是天然玉石中最名贵的一种。 翡翠的「翠」字,取于绿色(翠色);而绿色的矿物晶体,在地质学中统称为「绿泥石」[1]。
从地质成因的角度来讲,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的绿泥石(或含绿泥石)岩石,都被称为「沉积岩」「变质岩」或是「火山岩」,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雨花石」,就是火山喷发的产物,由岩浆凝华形成的矿物结晶排列组合而成。 而真正的翡翠,产自岩浆喷发后的次生堆积作用所形成的矿床——这种矿床叫做「冲积矿床」或者「砂矿」。
冲积矿床的形成过程如下: 可以看到,冲击作用形成了大量的碎屑(颗粒<0.2mm),这些碎屑经水流搬运至河口后沉积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物理化学变化,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翡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翡翠是一种岩石,但是其形成过程与「岩浆」关系不大,因此并不属于岩石圈中的造岩矿物。而且由于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优质翡翠多被开采殆尽,目前已经在原生矿中很难找到大型的翡翠矿床了。
尽管我国也是翡翠的原产地之一,但主要产出的是品质较差的砖头料(用于雕刻的原料),以及颜色不佳、水头不足的手镯料。而在翡翠原石的外皮上,常有颜色分布不均的斑点,这就是由于氧化铁浸染所致。 不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力的强大,我国的宝石学家们也在努力攻克「翡翠原材料短缺」的问题。在国家重点科研计划项目中,研究人员通过对新疆地区「蚀变砾岩」的研究,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致密块状镁铝硅酸盐晶体,这些晶体就是翡翠的初始原料。
项目成果显示,在新疆的地区,蚀变砾岩中的翡翠原矿含量可达57%,最大颗径达3cm,部分样品甚至达到宝石级。在美国阿拉斯加和韩国济州岛等地区也有少量的翡翠矿山,为翡翠原石提供了新的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