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如此多娇?
因为中国的绘画(指传统的中国画)是按文化模式创建的,西方的画是用“形”建立的。 中国画讲的是写意,以“意”立形。比如李伯昭画的鱼,只是几笔带过,但游鱼的意境和神韵却尽显其中;齐白石老人画的虾,只是寥寥数笔,神态活泼、灵动,鲜活至极。 又比如张大千的花鸟,他的荷花是有根的,并不是凭空长在了水面上,而是深深地扎进了泥里,这似乎有悖于传统的“留白”,其实这就是张大千的“意”——他是在表达荷花的活力与生命力之强。
再如李苦禅先生的鹰,那长长的爪子,那雄健的双翼,那向天空高翔的动势,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正在向着无限高空飞去…… 中国传统书画是以线为元素的,是讲究“用笔”艺术的,一笔下去,万端变化。所以中国画家讲求笔法——什么是好笔法,如何运用好笔法,这是他们一直在研究并寻求突破的点。
而西洋画则是用“形”来表现的,他们在造型上更加科学和严谨。虽然也会有线条,但这仅仅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已。 所以在表现手法上中西画法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诗词和散文的区别一样。
当然,这里说的是一般的情况,也有中国画家在做着创新的探索,同样也有外国画家在追求笔墨的表现,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无论如何,中国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带有中国文化特质的美术形态。欣赏它,需要适应这种特质所带来的审美感受。就像听京剧,一开始或许你不理解它的唱词内容,但只要你听着那曲调,你就会被吸引和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