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当代美术?
当代(特指1978年至2999年)的中国绘画,从社会的历史背景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分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抗战与战时文艺运动时期、解放后文艺整风运动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从美术的角度来看这四个发展阶段又可以划分为:现代主义(包括前卫艺术)、民族主义美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中国风格之争以及多元并存的今天。 每个阶段的划分看似简单,其实蕴含深刻,因为它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走向、思想观念变化和人民生活状态的进化过程。
这里我只想谈谈我对最后一个阶段的认识,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亲身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从传统工业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这一切都给人巨大的冲击,它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冲击着人们对于艺术的看法。在这样一场深刻的变革中,一切旧的东西都被打上历史的烙印,然而新的东西又不是立刻就能建立起来的。于是就在这种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一种矛盾的状态出现了——一方面是对历史的悲悯和反思,另一方面是充满希望的探索和创造。
我认为正是这种历史与未来的冲突给这个时代带来了特有的创造力,这种创造的冲动体现于各行各业之中,当然也包括艺术领域。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品:贾樟柯的电影、方力均的漫画、刘炜的油画、徐冰的文字画等等,它们或反映现实或幻想未来,或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徘徊。尽管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在努力尝试将一种全新的理念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产生社会影响。
或许这个时代并不完美,但它给予艺术家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却是以往任何时代都不能企及的。所以我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一个属于艺术家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