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兴底款有几种写法?
谢邀! 宜兴紫砂有“四名”,分别是:茗壶、花器、文玩器和雕塑。每个大类下又有小类,比如茶具里分茶叶罐、壶承、水丞等等;文玩器里有香炉、笔筒、纸镇等。 “四名”之外还有“五君”之称,这“五君”是书尊、琴尊、酒尊、棋尊和花樽。其中花樽也称“彩陶雕塑”或“陶瓷雕塑”。 上面说的这些器物上都有“宜兴”的底款,不过有些器物上的“宜兴”是印制的,而不是写的。印制的“宜兴”比写的“宜兴”要早出现,因为制瓷业在明代中后期已经使用印章了。而明清两代宜兴紫砂器上的文字,通常都是刻成的。
从明代开始,一些文人雅士自己设计文房器具,然后让窑口制作成型,在这些文房用品上会有自己的签名或者斋名,有的也会写上“宜兴”二字。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著《绛云楼书目》中记载了他收集的文房用品,这些文房用品上就有“新冶”“宜陶”以及“宜兴”的字样。(见图) 随着制瓷业的兴起,许多外地商人在宜兴投资办厂,他们生产的瓷器会运到外地去卖,因此会在器物底部留下印记,以表明产品的产地。这些外商留下的印记多是“宜兴造”三个字。也有“宜兴府”,“宜兴县”,“阳羡”等字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