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画不写实?
“写实”是一个带有明确西方哲学背景的概念,它意味着真实地模仿自然(现实),并且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完美的新世界。而中国文人是从不以真实模仿自然为自己的目标的——即便有也是附带的、次要的。所以中国艺术就不可能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那样出现纯写实主义的艺术。但这里的“写实”并不是指具体描绘的形象的真实,而是指形式上的真实——“写实”实际上是可以被定义为忠实于眼睛所见的现象这种意义上的真实。也就是说,如果从视觉现象本身去探讨它的真实性的话,那么所有看得见的东西都是真实的;反之,任何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事实就不是现实的,即便它是曾经发生过或者将要发生。于是我们就可以在形式上做到一切和现实(自然界与人)相符的效果了,这似乎是中国书画追求的目标。但是这样做出来的效果是丧失了和人的精神相关联的意义的。因而,在中国艺术作品里所看到的真实,其意义并不是指向外部客观事物的。它们或者是在现实中选取能够打动人的精神的事物(如屈原的作品),或者是借由人的感受力来重新构造的一个内化的世界(如王维的画)。这样的艺术当然不可能带给人以西方古典主义的那种“美即真理性存在”的感觉。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类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只是这类作品不是主流而已。比如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就有浓厚的写生趣味,他的许多画作都可以被看作是写实主义的。但是,必须注意到,尽管石涛的作品在技法上已经接近西方画,但他的创作目的是非常典型的文人式的,因此他的作品仍然被限制在“写意”的圈子里,不能突破。另外,中国民间美术是完全另一种路数,它们是非常写实的,甚至可以说是超写实主义的,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它们作为“文人画”而处于边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