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有人玩中国青铜器吗?
首先,青铜在古代是货币单位,也叫“铜币”或“泉”
第二,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丰富、工艺精湛、寓意吉祥,多用于祭祀、礼器、钱币等,流传下来的文物中,有青铜礼器、青铜乐器、青铜车马器及形形色色的青铜铸币等。这些文物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如司母戊鼎和越王勾践剑;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制度发生变化,铜币铸造量趋于减少,但人们在生活当中仍然可以使用陶器或者青铜器作为钱币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钱仍为流通货币,同时期的一些青瓷窑口发现的大量钱币窖藏可以印证这一点;隋唐五代以来,纸币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逐渐取代了实物货币的地位,但仍有少量以铜为主要原料的金属币在市面上流通,它们多是唐代以前的旧钱或外国钱币 宋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青铜铸币的材料不再局限于铜铁,开始大量使用铅、锌等金属,制成的合金称为“青铜”,现代所说的“青铜”即由此而来;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比英国的银行信贷体系要更早出现300多年,比美国国债市场的诞生早600多年。虽然交子是由政府发行的,但它却是对现存票据的否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纸钞”。由于交子的出现,使得宋朝以后的钱币大多制作粗糙、重量减轻。
明代崇祯年间,因为通货膨胀严重,朝廷曾专门颁布命令,要求民间严禁以锡、铅、铜等质料私自制造伪币。清代初年,因军饷和财政困难,朝廷又多次印发钞票,致使清初的银价陡涨,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到乾隆年间,为了弥补国库空虚,乾隆皇帝曾将内府所存历代帝王雕像赐予宝武局,让他们熔化后换铸当百和当千大钱,结果造成“大钱没成色,小钱不够用”的局面。到了咸丰朝更加糟糕,为挽救财政危机,清廷先后印制了两亿斤(1.2万吨)以上的大小铜币,导致晚清时期铜币的质量和发行量都极为混乱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发展殖民掠夺,西方各国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市场,而古老的中国拥有众多的消费品市场和雄厚的货币资本,于是他们便把目光转向了中国。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用枪炮打开了清朝封闭的大门,他们的商品涌入中国,他们的资本也开始在中国到处流窜。为了与西方列强争夺中国市场,他们大量走私鸦片,逼迫清廷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巨额赔款。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理念。他们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他们的特权,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在华开设工厂,直接投资办厂,雇用中国工人,开采矿产,冶炼加工,制造成品然后销往国际市场赚取高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