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实用性艺术么?

战子与战子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书画”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固的《文心雕龙》中,原文是“戴逵善画,范宣问逵,张僧繇是何等人物!答曰:‘画家第一’;又问:‘画可喻言乎?’答曰:‘可喻。但形容莫识,虽曰画者,实谓之文笔也’”;其中“画”字出现两次,都指代绘画作品。魏晋南北朝时“书”“画”常连称,如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有“笔力劲瘦,绝后世之媚韵;词采华茂,穷古今之文藻”;唐代·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有“草书之兴也,盖自魏晋伯喈、右军,及其流传以来,张旭长史,王羲之第七祖,世谓之逸少。”这些记录当中,“书”“画”的地位都是一样的。

从北宋开始,“书画”联用并作为一种作品的统称,如宋徽宗著《书画志》一卷,内中谈及“书画”近两百次,元代·汤垕著《书画鉴影》(此书已佚),明末清初·朱耷撰《书画玄览》,近代吴湖帆著《书画录》等等。以上文献中“书画”联用的情形比比皆是,足以说明“字画”和“书画”是一个含义,都特指文学作品。 所以题主所说的中国画能不能算作“实用艺术”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历史上很多文人雅士都喜欢写“尺牍”(即书信),在信纸上抒写情怀,这和中国古代没有像样的邮票、邮筒有很大关系。同时,由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文是占绝大多数的,且讲究“书画同源”,因此绘画多用来烘托气氛或抒发情感,与文学一样兼具表达功能。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逐渐有了自己的邮政设施,纸媒也在数码技术的冲击下式微,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书信这种形式也逐渐被替代了。于是,绘画作为“实用艺术”的作用也就随之弱化了——毕竟你看如今谁还拿毛笔写信啊?(除却书法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