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最终推崇的是什么?
推崇的是“气”,这个“气”不是空气的气流之气,而是中国哲学中特有的“气”(参见《墨经》中的关于气的定义)。 中国古典美学中所说的“气象”、“气韵”等所指的都是这种“气”。而这种气是飘渺的、难以捉摸的,因此又是可感可知而不可为之的东西。它类似西方哲学中的“自由意志”或“绝对精神” 。它是超越时空的,但又可以在时空中展现出来。所以它可以是这般模样,也可以是那般模样——比如,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可以是这样,在王献之的书法中又可以变成那样……它在时空中显现着,但又不止于显现出的模样。
因为它是无形的气体一样的东西,所以它可以无限地扩张和压缩。当它的伸缩性足够大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中国哲学中的“道”——老子说的“恍兮惚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庄子说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就是这个意思。这时候的人和自然已经融为一道了,人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作为万物之本的原初生命力和作为宇宙本体与生命的“道” 。在这种状态之下,所谓的艺术不艺术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