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中国十大皇帝多少一个?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中国国民党成立‘中央铸币厂’,开始统一发行钱币——袁大头。” “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将银本位制改为铜本位制,并颁布《法币发行条例》,禁止白银出口。当时国内流通的银币主要是康熙元宝、雍正元宝等清末民初所铸造的银元,以及部分外币。” 这些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说明在民国时期,尤其是北伐战争后,银元是合法流通的货币,并且大量生产发行。那个时候的银元价值没有现在这么高,一枚好一点的袁大头不过几百元。
解放后,社会经济体制发生巨变,计划经济使得市场对金银的需求大幅降低,国家不再允许私人和商业机构交易和持有金银,所有金银全部收归国有。为了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新中国建立了统购统销的制度,大量收购银元。
根据现有资料,国内最早出现银元收藏市场是在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放开价格双轨制,实行人民币单一货币制度,过去的物资票证交易逐渐被市场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曾经大量进口国外银元,除了少量作为货币储备外,大多用于工艺制作。随着银元的回归,民间和文物市场对银元的需求不断上涨,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目前,市面上各种版本的乾隆通宝、道光通宝等清代古钱不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银元,也就是民国时期的袁大头和大头针,数量却非常少,保存完好的就更少了,这些银元价格自然比较高。而康熙元宝、雍正元宝等清代古币虽然也属于银元,但是由于发行量巨大,价值远低于袁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