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卅有哪些书法家?
吴稚晖,民国元年生于江苏,父母均为普通农民,童年时随父移居到江西。早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后来回忆自己的幼年时代时说:“我小时候最可怜的时候只有四岁……我那时实在穷得厉害,衣服破了,没人给补,就自己拿针线缝;裤子长了,没处剪去,就用剪刀铰短……”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的父亲依然送他去私塾念书,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光宗耀祖。
1924年,吴稚晖前往上海求学,起初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就读,后转入北京大学国学系。他不仅天资聪颖,而且非常勤奋,据同窗好友的回忆: “他在我们那一级是个异类。” 吴稚晖的书法初师颜真卿、赵孟頫,后习魏碑,尤其喜欢钟繇、王羲之的隶书与行草。他的字取法高古,笔力雄健,结体宽疏,气息浑厚,颇有晋唐之风韵。
除了个人天赋异禀之外,吴稚晖的书艺大成或许与他所推崇的“文以载道”“文人书画”的精神有关。他一生爱书画,更推崇书道中的“德”,早在民国时期他就指出: “古人论书法,有所谓‘笔法’、‘字法’者,此二者,即今言之技术也。又有所谓‘章法’、‘墨法’者,此二者,即今言艺术也。而能为人之性情学识修养,无一不含有‘德’之意蕴焉。故曰:‘文人书画,首在人品’。” 这种对书法“德行”的要求实际上是他将书法与自己的人生理想、文化追求相统一的结果。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厚重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