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元版人民币上是什么山?
1953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中央人民政府为了统一全国财经政策,决定发行人民币取代原来的货币——银元、铜币等。然而当时的印刷技术无法满足大量印制钞票的需要,于是就在前面加了“代”字。 这套货币总共分为两个版本,一种是“普制版”,还有一种就是题主说的“五元版”,也叫“胶印五元”或“平版五元”,前者印制技术采用雕刻板,后者则是采用的胶印和石印的混合工艺。从正面上看,两者没有任何差别,都是毛泽东主席的头像,背面则是国徽。唯一的区别是,普制版的五元人民币的冠号只有数字,而五元版的则还有字母。
目前这两种纸币的收藏价值都很高。不过如果是普通版的人民币,那就是面值加上几毛钱的成本费;但若是五元版,那就值几百元了!因为其制作复杂,耗用量大,发行的数量非常少(据说只保留了五万多张),所以留存下来的就非常少了。 在2016年的拍卖会上,一枚1953年五元版的纸币以2200元的成交价格创下新纪录。 那么,这小小的纸币上怎么会有这么高的价值呢?原来,在印刷的时候出现了错版,这枚纸币上漏印了一个英文字母——“W”,而这个错误被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时,这套纸币已经印刷完毕准备发行了。如果发布流通,这些有问题的纸币将会成为错版币,被收回。
幸运的是,由于这个失误,这些纸币虽然通过了质检,拿到了“身份证”,进入了流通领域,但却只能作为品相差不多的“旧版人民币”收藏,无法再兑换了。 而这种因人为失误造成的错版币,现在已经被炒到了高价。除了正面漏印一个字母外,还有一种更为罕见的正面仅漏印一字的错版币,目前在钱币市场上的价格高达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