砝码有收藏价值吗?
曾经买过两个,一个1g的,一个50克的,都是民国时期的,价格都不贵。因为一直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也没有仔细研究过。但是最近偶然看到一篇关于称量器的文章,突然对这两个小东西感兴趣了。(虽然买的时候并不知情) 先上图 再上真相 这是英国QIMA(一家全球认可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给的一个报告。我买的这两个砝码,分别称重为1.037g和49.82g。经过换算,得出了上面的结果。 两个砝码的“出生年份”确实都是民国时期,但具体年份由于不是专门收藏的时间没办法确定。 这个结论让人惊讶吗?我觉得一点也不。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已经很难理解古代人(特别是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了,总会下意识地认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生活极其贫困潦倒。但事实上,无论是“乱”字当头的战乱年代还是和平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处于持续进步中的。以吃为例,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吃到肉,普通人是根本没法想象的;而现在,即使是最贫穷的人也能吃饱肚子。从吃不饱到吃得饱,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过程。同样,物质生活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升级到追求品质与生活乐趣(比如喝喝咖啡、看看书学学知识),也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而医疗、交通等社会发展进程更是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
回到正题,因为现在仍然生活在民国之后嘛,所以这两个砝码的重量实际上并没有比现代的同类型产品多出多少,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差距微乎甚微。 如果非要论价值的话,我觉得可以这样算:首先确定这件文物本身的价值,然后评估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最后计算它在历史上或当下的知名度。 不过我买这两个砝码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它正好能称上我买了这本书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