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花碗的价值多少?
说到南宋青白瓷,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考古发现——龙游石窟。 1983年10月,位于浙江龙游县的石窟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就是被命名为“龙游器”的宋代青白瓷盏。 “龙游器”高5.2厘米、口径10厘米,制作精致,釉色莹润,虽经千年岁月,却几乎没有裂纹。更令人称奇的是,如此小巧的瓷盏却能承载1.5公斤以上的重量。 据介绍,“龙游器”和另一件南宋瓷器“水仙花盆”一同出土于当地一座宋墓之中。
据考证,“龙游器”可能来自江西景德镇窑口,因为在这里发现了同样的器型。不过,专家们也认为,在江南地区也有可能有类似窑口烧制这种器物。 但问题是,当时南方并不是以烧造青白瓷闻名的产地。 于是,“龙游器”的出现便成了一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团,专家们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对“龙游器”及同时期其他窑口的瓷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它们在成分上有微妙的差异,说明它们的熔炼工艺并不完全一样。“龙游器”表面有细密的开片,这也是南北方瓷器普遍具有的特征。
更为神奇的是,当这些瓷器被放在特定的溶液里时竟然能导电!专家分析后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这些瓷器都带有刻花纹饰,而刻花又是在胎体上刻出沟槽,使器皿具备了一定的导磁性,当受到溶液腐蚀时就显现出了导电特性。 专家们推测“龙游器”可能是由南方匠人采用北方的原料和技术烧制而成。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专家们提出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是因为南方的原料中含有一定的金属成份(如铁),为了避免颜色发黑,需要从外地购买专用矿石;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南方多雨潮湿,陶瓷容易发霉,所以需要使用北方的澄砂制坯,以便提高成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