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窗花有价值吗?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的, 首先你要了解陶瓷窗花的定义和类别——所谓“陶”或者“瓷”只是指制作材质而言,与建筑的性质无关。现代建筑的外墙、内墙装饰中用陶瓷的比比皆是;而古代的建筑(除了南方的砖砌民居外)外墙是极少用陶瓷做装饰的,内墙用的也极少。因为古代的建筑,尤其是宫殿、庙宇等,讲究的是气派和威严,陶瓷这种材质就显得太娇气、不够庄重了。所以古代建筑用陶瓷装饰的地方并不多,大多还是沿用青铜、石材等较为“传统”的材料。
但是!并非所有的陶瓷都不适合用于建筑装饰。明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用陶瓷材料——“搪瓷”。由英国传入,多用白瓷做胎,表面施以釉料烧制而成。形状、材质类似于今天的瓷盘或瓷杯。因为硬度很高,且耐水、耐侵蚀,非常适合作为室外墙壁或者雨水管道等的装饰。至于上面的纹饰,多是吉祥图案如八仙过海、鸳鸯戏水等等。因为是直接施釉在瓷胚上烧制的,所以纹饰都是凹凸有致的贴花效果。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用瓷砖贴面的做法——将瓷片粘合在木骨架上做装饰。这种方法源自欧洲,清乾隆时期传入宫廷并盛行一时。做宫室的门窗、隔断甚至室外墙面的装饰都大量使用。只是这种工艺比较复杂,所以未能真正普及开来。
以上这两种“新型”的装饰材料虽然受到宫廷的影响而在民间有所流行,但依然属于“另类”。在一般民众的生活当中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普通百姓依旧采用着传统的“砖瓦土木”的结构,并用青灰(石灰石粉)抹面。
只有到了晚清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才开始全面兴起使用瓷砖、玻璃等近代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