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窑瓷器有收藏价值吗?

战雅初战雅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说,只要是真实的,完整的,质量上乘的瓷器都有收藏的价值。 至于你说到的这个“义窑”,我猜应该指的是位于今天河南省郑州市郊北明祖茔附近的郑州窑,也称为北朝窑或东汉窑。这个窑口在南北朝时期烧制过不少精美的青瓷,但后来逐渐衰落,现在的考古发掘证明它可能在唐代后期就断烧了。 关于这件瓷器本身,从图片上看属于较为粗糙的青花瓷,釉面上有明显的开片,是典型的浙东地区元代中后期的产品(当然,如果你认为这是宋朝的东西也可以,只不过要加个“浙西”前缀)。元代的青花瓷虽然使用青料含铁量低使得颜色浅淡,但纹饰还是较为粗放,且多有晕散,你这件上的花卉枝叶就属于比较典型的元青花造型。 作为元明清民国的传世品来说,这样一件器物的价格应该是不贵的,大概几百到几千之间。不过如果说是北宋时期的文物,那就另当别论了。

再说“义窑”这个词,作为一个专业研究人员我知道这个词可能不是指的窑口,但作为一个民间爱好者这么说,我认为应该指的是以郑州窑为中心的包括河南很多窑口的瓷器。这些窑口所烧造的瓷器,在北宋时除了向宫廷供应之外,还要作为商品输出国外,因此一些高档品的工艺技巧是要面向国际市场的,所以这些瓷器在工艺技术上是符合北宋社会审美标准的,应该算是宋代陶瓷。 但是,向海外销售的瓷器为什么又会被称为“义窑”呢?这就要提到宋儒“义理之学”的话题上来了。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因此国家对士绅阶层是给予重恩的——不仅经济上的税收优惠,而且在政治上也有优先权。而对外贸易作为当时国家重要税收来源之一,自然引起士人阶层的注意。于是有些人就提出了“义贩”的说法,意思是说外贸的盈余就像地主老财的银子和粮食一样归朝廷所有,而商贩们得到的只是薄利,甚至无利可图。这种观点显然是对朝廷的一种“义”的控诉。这种思想传下来后就成了老百姓嘴里常说的一句口头禅——“生意没有赔钱的,只有赚吆喝的!”——仿佛商家做了买卖就是亏了,只赚了个吆喝,而朝廷坐享其成似的…… 这么看来,“义窑”之称谓或许真是来源于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