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民国壬戌是哪一年?
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就发生于公元1931年9月18日,但是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公元1912年,也就是中华民国成立的上一年,也是壬戌年。
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人民共和国的毛主席所在的年代。也是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之后同盟会在广州的三元里举行起义之后,提出的革命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壬戌年。
同年,中国东北发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也是这一年,在日本明治政府时期,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思想家、教育家和外交家西周于去世,他一生致力于明治期间的教育革新,主张学习西方科学和文化,实现建立西式法制共和国的纲领。
同年,加拿大著名作者、诗人、文学家、著述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和诗人史蒂文森因肺痨和心脏病双重重症医治无效,在法国朗格勒维拉赫小城去世,他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1912年,清政府对北洋军阀的两次革命战争(二次革命和川鄂战争)均告失败,而且清政府已无力挽回局面。同年七月,清政府被迫下令撤废南北政府,同时宣布解散国会。
1912年,立宪派为了实现自己的立宪要求,于是在广州进行了所谓的“三次武装革命”,这次革命被称之为广州十三枪击案。
1912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在加拿大温哥华出生,在他的一生中,主要从事语言学方面研究,尤其是对中国语言研究很有造诣。
1912年生的还有文学家梁宗岱,他一生在诗学、词学、汉学的研究中,成就显著;还有历史学家顾颉刚,他对中国古代民俗,尤其是对羌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研究颇深。
赵元任(1912.09.05—1992.06.03),字佩弦,汉族,江苏武进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爱丁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教授。
赵元任主要从事语文教育、语言学及音乐学的研究,曾创造“中文白话文”,并致力于中文音韵学研究,创拟《中国音韵谱》。对现代汉语的韵母、声母、声调、鼻化元音、儿化、同音词、实字、虚字、语序、复句类型等语音和语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致力于书面语的规范化,对现代汉语的众多术语进行了创新。对古代民俗、近代社会历史语言也有研究。
顾颉刚(1899年5月8日—1980年8月14日),名树屏,又名维熙,号铭庐,江苏无锡人,历史地理学家,学者,现代中国民间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
1911年入上海沪江中学。1912年入清华学校。1918年毕业。1919年,参加傅思哲等创办的文化学社。1920年赴日内瓦,出席国际联邦会议。同年秋,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史学系讲师。1934年,顾颉刚受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的博土。1936年,代表中国史学会参加国际史学会。在此期间,他遍览西欧各国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史料,进行访经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