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开国纪念币怎么样?
1912年1月3日,民国元年1月3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遂致电各省:“余为保卫共和,挽救危局,前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遗教由总理兼代执行。”16日,孙中山宣布解职,由临时参议院选任徐世昌为国务总理。同时,孙中山同意向临时参议院辞去大总统,于1912年3月10日前往北京,筹备国会,建设国家。
民国民俗主义思想盛行,“国号为共和国,而政体则为君宪”,在政府成立之初,便以袁世凯“劝进”之举为“正义”,要求孙“速正高位”,“绝伪体,保共和,以遂全民之望”,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大总统孙文解职,并于同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文被赶下台后,对民众宣布:“吾誓死勿去,去即亡中国。”,后由黄埔海军炮击隆雨门,击退政讨,继续奋斗,以完成其“五权宪法”及“三大政策”。1913年,参与组织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流亡日本,创立中华革命党,继续进行反袁活动。1914年11月,日本政府以拒绝归还所借“日华无息贷款”及破坏“中日亲善”为名,搜捕并软禁孙中山。1915年12月,被袁世凯通缉,不得不出走海外。
自此,开始了长达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其间多次改组并调整推进三民主义的理念方针,以实现其“建立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国家”夙愿而苦苦奋斗。在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有:1915年12月~1917年6月居日本横滨,从事反对袁世凯帝制的活动,并创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6月~1920年4月,移居美国纽约,筹组中华革命党,并办《建国报》,宣传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20年4月~1922年4月,旅居法国,继续联系海外华侨,支援国内民主革命运动,并与宋庆龄结为终身伴侣。同年4月,与廖仲恺等人组织同盟会,创办《革命》杂志。1922年4月~1924年8月,又在日本创立中华革命党总部的海外部,主编《建设》杂志,加紧联系海外侨胞,反对日本对北洋政府的出兵。
从1894年11月创立兴中会,到大革命失败后的海外流亡,孙中山一直在进行着反清、反袁、振兴中华的革命运动。其间,1923年6月,孙中山在法国曾致电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联合苏联,多派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参与国民革命,被遭马林拒绝。同年8月,在苏联共产党代表鲍罗廷的指导下,国民党组建中央委员会,正式成为执政党。
作为民主革命先驱,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始终将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与党的利益之上。当革命遇到困难,甚至遭受失利时。他不肯放弃革命,也不苛责他人,始终保持乐观心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谋世界之和平”,“挽救危局”、“先救中国”、“庶几乎拯救寰球”等。在他心中,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夫建国之所以为正当者,以其合乎人群进化之理也”,“亡国灭种”,“为凡人之所不敢为”。即使在后来为达成议和,对段祺瑞执政的北京政府作出极大妥协,他亦无悔以无党纪以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