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四川有那几个军阀?
民国时期,旧四川在刘湘治下初步实现了局部的安定。刘湘死后,四川省会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有杨森、魏灭基、刘成勋、尹昌衡、刘文辉、王缵绪、田颂云、但懋辛、邓锡侯、潘文华、蒋万良、黄隐、陈鸣伟、李明道、李昌虎、舒荣章、张邦绶、张田俊、但懋辛、陈义尊、朱福兴、向子云、侯国桢、吕春山、罗泽彰、张烈、邓锡侯、范绍曾、潘文华、王缵绪、陈昌义、阳翰笙、佘孝先、周太古、许绍祖、张英、邓汉三、傅长春、胡文卿、古远新、杨汉宇、朱建尊、罗君彦、张树勋、马鸿逵、傅钟、任达、何汉洲、兰文彬、杨子衡、潘仕权、罗泽中、王良、吴钦章、但培本、蒲尚义、樊建侯、向明伦。
这些军头中,有的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中将师长,有的则成为自由将军。其中对四川影响较大的有:
刘湘(1879—1938),字健飞,四川省大邑县人人,川军第21军军长兼四川省政府主席(1932—1938年在任)。早年师从熊克武,参加过反对清王朝的武装斗争。1913年,川军第1师被解散后,参加陈洪范的“靖国军”。1919年任川军第2师团长。1922年,陈宦督理四川军务,任3旅旅长。吴佩孚失败后,率部退入陕西。1925年复督川军,任督办四川军务镇抚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1927年,任第21军、第24军军长,四川"防区制"形成后,驻节成都。1932年,蒋中正调第21军开赴江西"剿匪",失败后升任空军副总司令。1935年,辞职回成都。1938年9月1日病死。
杨森(1884—1977),原名焯,字子惠,四川省广安县人。1906年投彭英武部当兵。后入重庆速成学堂进修,加入反清同盟会。1911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被任为暂编总统府警卫团团长。1912年5月任成都督军,旋又任四川将军。1920年任川军总司令。1922年与刘湘、赖心辉等联合攻川战。1923年退休养病,1926年恢复军职,参加刘湘等军阀混战。1930年起任国民政府主席公署航空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第四十五师师长。1938年8月率部随军西征,1945年8月从军回川。1949年赴香港,后移居台湾。
刘成勋(1880—1964),字仲远,四川省汉源县人,前四川军阀。1905年加入熊克武的队伍。1909年,刘湘从陕西攻打成都,刘成勋率防军攻克永川、荣昌、大足,然后进军成都,与刘存俭等击败刘湘,出任四川提督。1913年,以讨袁之名,与刘湘、邓锡侯等合兵攻占成都。此后,刘成勋一直与刘湘、邓锡侯、田宰烈、但懋辛四部长期混战。后张澜出任四川省长,刘湘、邓锡侯才肯罢兵。1922年6月,刘成勋与但懋辛联合消灭陈泽焕部,驱逐杨森,复任四川提督。1923年1月,唐勇亮反,刘成勋引退致仕。刘成勋不擅军争而工于谋计,在四川民间享有“智多星”的美誉。1949年去台湾。
但懋辛(1896—1939),原名但兴世,又名但兴贤,四川彭县桃园乡(现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但兴世加入反清青年军,任副班长。1913年考入云南讲武堂。1914年留滇军任排长。1917年任成都卫戍司令。1923年1月刘成勋被逐,出任四川督理。1924年,任川军第9师师长。1926年熊克武入川主政,奉令攻击刘湘、杨森。1927年,任第21军第3师师长。1928年投刘湘部,任第21军12师师长。1933年奉刘湘命驱逐田颂尧,刘湘死后,拥袁德麾。1939年,被邓锡侯击败,败退绵阳,病死。
潘文华(1894—1975),字湘岩,号秀君,四川省彭县(现成都市新都区)人,前四川军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潘文华与兄潘昌文均参加了反清青年军。1913年潘文华考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后升入保定陆军大学第四期。1922年滇军攻占成都,潘文华率团协助守城,因功升任补充旅旅长。1924年9月刘存厚据成都,任潘文华为川军第2师4旅旅长。1926年4月潘文华为第21军第13师师长。1929年5月任第21军军长,1933年5月在"两弟兄"战争中失败。1935年7月潘文华被江苏省政府任为国民革命军第49军军长。1937年8月出任第二十六军团军团长。1946年7月18日在重庆被戴笠暗杀。
其余的川军将领还有:刘湘的哥哥刘存厚,曾任川军总司令、陕西督理。许绍武,曾任川军第2军军长、第4师师长。邓锡侯,曾任川军第21、24军军长,四川省政府委员。田颂尧,曾任川军第21、32军军长,川陕边区“防剿司令”。杨次长,曾任川军21军3师师长。向思文,曾任杨森部第7混成旅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