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木雕笔筒用什么材质?
明清时期木雕笔筒的材质一般有紫檀木、黄花梨木、鸡翅木、乌木、楠木、黄杨木、红木等。这些木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易腐朽变形。其中以紫檀木和黄花梨木的品级最高,但紫檀木资源较少,雕刻难度大,所以紫檀木制笔筒的存世量较少.
现在我们常见的是黄花梨木笔筒。黄花梨木产自中国的热带雨林地区,生长极为缓慢,其成材期至少需要一两百年。明清时期海南岛是黄花梨的最大产地,当地黎族人常把它制成手镯、梳子等,文人和商贾等把它的木屑放入枕芯,可以起到明目和清火的功效。
黄花梨木的纹理十分美丽,颜色从浅黄到紫赤,色泽自然高雅。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易开裂,不必上漆就可以保存几百年如新。黄花梨木雕刻笔筒上的人物、动物、花鸟、虫鱼和山水园林等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极富艺术感染力,历来为收藏家所喜爱。
还有一种以金丝楠木为材的木雕笔筒。金丝楠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楠木,它非桂非杉,木性温润,纹理直而结构细,入水即沉,不翘不裂,少为虫蛀。因其色金黄,木质纤细柔和,久放不腐,因此被古人视为神木。如2009年嘉德拍卖一件明代的金丝楠木雕四时读书乐图笔筒,底价为8万至10万元,结果卖到了31.36万元,升值了3倍,为近年来木雕笔筒的升值走势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