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清代名家朱什么煌?
朱雅煌(公元1779—1840年),字晴晖,号心香,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是清代知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琴师。他精通天文历算之学,研究历法和测算法的成就,达到了当时国内最先进水平。
朱雅煌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十分贫苦。他自幼聪明刻苦、博学多能,曾学医而兼通岐黄。他一生没有去做官,以教授学生为生。虽然生活拮据、衣食不济,却无改其志。他白天授徒课生、研习岐黄,晚上则自挑油灯,孜孜不倦地钻研天文历算,直到深夜。遇有疑难计算,常常反复进行演算和实践。他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就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写成的。
道光四年(1824年),朱雅煌完成了研究天文历法的专著《日月蚀解》(2卷)。道光十三年(1833年),为了计算更精确地体现日月蚀的程度,他又写了《日月蚀细考》1卷。道光十四年(1834年),朱雅煌花了近10年时间,并先后5次实地测验和反复计算的《午年考》问世。该书对日、月、五星等行星运行速度的计算作出了解析,认为“午年必渐后”,并且提出了行星视差、岁行差、平行差、日食差、月食差等多种观点,得出午年逐渐滞后和月行盈缩迟疾等测算规律。在测算实践中,他发现西方和东方汉文历书的测算结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寻找原因,他认真地进行探索、比较和测算,发现了西方和东方汉文历书在测算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后来在《五纬法释》(5卷)和《历学疏正》(6卷)中,朱雅煌对其研究结果及不同观点,作了专题论述。《五纬法释》和《历学疏正》为后世研究天文历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天文数据,是一部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天文历法专著。朱雅煌的天文学、数学等著作,先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和《续修四库全书》。朱雅煌晚年,又开始研究音律和绘画,且颇有心得。
朱雅煌治学严谨,求是敢言,勇于探索和创新,并富有实践精神,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很有影响的天文历法专家,与江苏南通的顾观光相媲美,被清代宣鼎誉为“甬上二异人”(“甬上”系宁波古号)。朱雅煌的《五纬法释》和《历学疏正》两部著作也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