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红瓷器如何断代?
抹红是我国重要的传统颜色釉瓷器品种之一。它釉色单纯雅净、柔和莹亮,给人以湿润舒适之感。明、清时代皇家的御用瓷器中多有抹红色器,故官窑抹红作品历来为藏家所重视。近代以来,仿品、赝品不断面世,因而鉴识真伪抹红作品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真正的官窑抹红瓷作始于明初,成化时期多有烧制,而其精品则出于清代康熙年间。它以优质陶泥作为坯体,用含铜或含金的釉浆涂抹于素烧过的坯胎表面,然后高温釉烧而成。由于涂抹时用的工具是软质的抹子,抹釉的厚薄也难以完全控制,因而成器后,釉色多有深浅浓淡的变化,整体上给人一种匀净而润泽的感觉。其颜色如初熟杨桃或西洋柿子的皮色,鲜艳悦目,娇嫩欲滴。抹红釉在烧成过程中往往有流滴现象,使一部分釉流入素烧处,这部分颜色要比其它地方浓艳光亮得多,这种自然流淌的现象,古人称之为“红滴流”,俗称“美人醉”,是鉴定真伪抹红器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现代仿制或伪造抹红瓷者,使用的原料是化工原料,仿品的颜色死板、刺目,仿制的红滴流现象呆滞而生硬,缺乏真品那种润泽娇嫩的韵味。真品抹红由于是在高温还原火焰中烧成,故胎釉紧密结合,釉面往往隐现出青灰色裂纹和类似桔皮的碎皱纹,用手触摸有较强的凹凸感,而伪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