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瓷器有哪些?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在艺术上,除了南方景德镇窑为代表的“五光十色”的单色釉瓷,以北方的定窑、汝窑、耀州窑、磁州窑以及后来的钧窑为代表的五彩缤纷的装饰瓷。而磁州窑就是这后一种装饰瓷的最杰出的代表。 磁州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在造型、装饰技法和工艺技术,诸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窑系,它在宋金磁州窑民窑鼎盛时期曾创造了中国陶瓷装饰技法的六个第一:
1、在陶瓷上进行彩绘装饰的第一窑;
2、在陶瓷上进行划花装饰的第一窑;
3、在陶瓷上进行“剔花”的第一窑;
4、在陶瓷上进行“印花”的第一窑;
5、在陶瓷上进行“诗、书、画、印”装饰的第一窑;
6、在陶瓷上进行“文武绘”装饰的第一窑。这些第一,显示了她在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宋金时代的磁州窑盛烧时期,以河南焦作当阳峪窑场为首的磁州窑系,产品种类繁多,有碟、碗、盂、豆、盆、瓮、瓶、罐、缸、壶、灯、枕、钵、釜、釜棱、砚、渣斗、鸡首壶、人俑、器盖、虎子等等30余类,造型别致,异彩纷呈。施釉方法有刷釉、浇釉、浸釉、洒釉等,千变万化,巧夺天工。
器物表面装饰技法多达数十种,有白釉剔花釉下黑彩绘剔划刻填雕、珍珠地、模印、粉饰绿彩、描金、黄地黑彩、红绿彩、黑釉洒斑、剔花、剔釉、窑变、绞胎、绞釉、乳浊釉、白釉釉面描彩、釉面堆塑、黑釉及酱釉釉下刻剔绘等等装饰技法,品种繁多,异彩纷呈。装饰艺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文武绘”交相生辉,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故事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八仙过海”、“婴戏图”、“满池娇”、“犀牛望月”、“文王访贤”等图案,把中国古代文字、绘画、陶瓷工艺、民俗民风等多方面的文化,用“白地黑花”瓷器这一载体流传下来。
装饰线条流畅,笔法豪放、朴实、洒脱,具有民间风格和地方特色。造型多变,胎体厚重,釉色多样,装饰手法丰富多彩。白地黑花瓷器以质朴、浑厚、豪放的风格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传世品丰富,成为一种独立的“白地黑花”瓷系。
其白釉剔花艺术,是中国陶瓷之林一朵奇葩,它的胎质洁白细腻,剔划刀法娴熟,自然豪迈,釉色晶莹剔透,犹如白玉琢成,黑花黑得纯润、亮泽,线条纤细如丝、刚劲有力,是宋金时期陶瓷艺术的瑰宝。宋金时期的纹饰构图多采用多层次的饱满而繁缛的图案。元代趋向简练疏朗、雅俗共赏。
这些装饰在当时就以其独特而卓越的艺术成就享誉民间,行销中外,成为宋金元时期装饰艺术的精品。由于装饰技法众多,内容丰富,为现代仿制瓷提供可资借鉴的门类亦多,使得仿品的增多,也致使一些人上了仿制瓷的当。宋金元磁州窑以它那卓越的艺术成就,把中国陶瓷装饰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使得现代的仿品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出现,成为造假制伪者重点仿制的古陶瓷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