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件瓷器大体多高?
1999年12月26日这天是“南海一号”被发现十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南海一号”发掘计划正式启动的日子,上午10时,国家文物局向阳江市和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来贺电。阳江市委常委、副市长陈耀光与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文建在当天一起为“南海一号”发掘保护工程的指挥部揭牌,在热烈的掌声中,省文化厅副厅长安焕东宣布:联合调查正式开始!
“南海一号”被发现的十年以来,在阳江、台山、湛江、汕尾以及香港等地先后打捞上来的出水文物当中,90%以上为“南海一号”的同类器。
根据出水文物、文献等资料提供的信息,“南海一号”应是一条南宋时期的木质古船,船体本身基本完整,装载有大量南宋时期的外销瓷器和铁器,在阳江、台山、湛江、深圳、香港等地先后打捞上来的出水文物,90%以上为“南海一号”的同类器,可推断船上载货量应在四、五万件以上,这些文物包括金、银、铁器和瓷器等。
据专家介绍,在“南海一号”所装载的四、五万件文物中,最多的就是瓷器,估计有三、四万件,这些瓷器多为江西景德镇窑系、福建德化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浙江建窑五个窑口的外销产品。船上的金银器,目前发现的也仅四、五件,但仅这几件器物,就已震动了文物界,因为此前在中国大陆从来没有发现出土过一件完整的宋代金银器,“南海一号”为研究宋代的铸币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乃至东亚金银器研究的空白。
据初步探测,“南海一号”长30.4米,宽9.8米,船体(包括海水和淤泥)保存完好,船体内部保存近万件文物,据文物专家估算,这批文物的价值超过八亿元。
打捞出来的“南海一号”,连同其周围泥沙整体被放置在一个巨大的钢壳中,这个钢壳被叫做“水晶宫”。在整体打捞过程中,“南海一号”连同3000吨泥沙及海水一同被打捞出水。经过9个月的海水回填,“南海一号”沉船自身与其周围钢构件之间的泥沙被清理干净,沉箱内海水已完全清澈。目前船体和海水及包裹保护体之间的淤泥完全固化,打捞上来时的海水已全部蒸发。此次,考古队员在沉箱内重新注满海水。“南海一号”的主体部分由青石铺就,青石下是木板船体,木板和青石相接触的部分为海水长期浸泡,目前这一部分的船体保存状态较差,海水蒸发后受到氧化十分严重。为了保护主体船体,工作人员采用的包裹保护体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这种高分子材料是一种低粘度环氧树脂,呈透明状,便于观察内里船体情况。”而环氧树脂又是一种惰性材料,不会与船体产生任何反应,“船体浸了800年海水,再泡在环氧树脂中几十年也不会有任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