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瓷器底款是红章?
从民窑起用“朱红”釉料在器物底部书写文字,开始于乾隆时期,但乾隆时期所用的红釉料,多为烧成后呈弱光红色,或呈棕红色。官窑出现用“朱红”釉料书写款识,始于乾隆晚期,到咸丰年间才有民窑所用。
在清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这四个朝代中,民窑产品用朱红色釉料书写款识的开始于咸丰。款识的书写,大体分为两种:
1、在底部先烧成一个圆形釉托,再在釉托上面以朱红釉料书写款识。这类款识,红釉发色鲜艳,呈色十分稳定,红色玻璃质感强,用手触摸有凹陷感。在蓝红釉托或白釉托的器物底部也用朱红釉料书写款识。这两种款识较前一种比较,红色的玻璃质感弱。用手触摸时,平滑感十分明显。
2、在有粘沙或铁锈红等杂质的器物底部,用朱红釉料书写款识。此类款识多用于低劣陶瓷制品上。款识中除了有标明年号的文字外,还有用“长乐堂制”、“景镇仿古”、“仿古”“富贵佳器”等文字书写款识的。仿古多为仿康熙、乾隆器。底款均为釉在砂上,红字周围有明显的放射状纹和流汁。
辨识朱红款要注意的是,凡朱红款识的制品,其瓷质一般粗劣,胎体厚重,制作粗糙,画工草率。所用彩料为化工料。如果一件瓷器的朱红款识和它的瓷质相符的话,可以鉴定它的断代,否则可按臆造款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