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底都有什么?
我们买翡翠,通常看种、水、色这三个方面,而评判一块翡翠的价值也是从三个方面去考量:种水越好,颜色越明艳,价值越高!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底价高于种或色的情况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情况就发生在底上(虽然有些底不值钱),下面给大家仔细讲讲,究竟什么叫做“以底取胜”。 想要明白什么是“以底取胜”,就得先知道“底”是什么。简单来讲,我们可以把翡翠的“底”理解为:除开绿色部分的所有部分,也就是指底部的底色与底子。
在介绍“以底取胜”之前,我们先看看哪些情况属于“以底取胜”。 在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绿色的面积是大于底部的面积的,然而因为颜色是深绿且浓淡均匀,所以整个画面看起来很协调。这种因为色阳而显得底部也很亮的情形,就属于“以底取胜”。 再来看这张实物图: 这是一块帕敢原石,切掉绿色部位之后剩下的部分。可以看到,尽管绿色的面积很小,但由于颜色鲜艳且浓度很高,因此看起来还是很漂亮的;而与之对应的,未染色的底部就显得黯淡无光。由于绿色部分的价钱远远大于底色部分,因此整块石头最终都是按照绿色的部分来定价的,这也是“以底取胜”。 “以底取胜”的关键在于底色要与色彩相互映照、相互呼应。当色彩较暗时,就要采用能反衬色彩的明亮底色;反之,如果是偏黄的底色,那么就要选择低饱和度的蓝色或者紫色进行中和(左图中紫罗兰底色的手镯就是如此获得)。
除了以上两种情形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也符合“以底取胜”——那就是在雕刻作品的时候,为了凸显主题,会用透雕的方式让图案更加立体,因此不可避免地会让底层露出。例如上面这个玉佩的底层是用白色打底的,而图案部分采用了深色的巧色雕琢,这样的设计其实就是为了让图案突出。 明白了“以底取胜”的关键所在,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因素会影响底部的颜色和亮度。首先自然是种质,我们都知道,玻璃种有着极佳的透明度,而豆种以及糯种的翡翠则相对透明程度要差一些。其次,抛光的好坏也会影响底部颜色的深浅,一般来说,抛光好的玉器底部会更加明亮。最后,雕工的细致程度也会对底部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粗琢的底部会比细琢的底部显得更加暗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