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分老水?
“老水”是行内对“老坑玻璃种”的俗称,这种品种在行业内比较公认的评价标准就是:透明度高、净度好、少有瑕疵和棉絮。 “老坑”与“新坑”的概念并不局限于“年岁”这一维度;其实,“新老”是针对矿床的名称而说的,即开采的时间先后。由于历史上战乱频仍,故具体的开采时间已经难以考证。
不过,根据目前的勘探结果来看,旧坑的矿石质量明显要好于新坑。究其原因,主要是成岩年代以及后来的渗滤作用造成的。 所谓“成岩年代”是指岩石形成的年代。通常来讲,玉石的形成经历三个过程——岩石形成之初(结晶作用),矿物颗粒之间充满液体(胶体溶液),这个过程称之为“晶浸”;之后,一部分矿物脱离开来,形成了玉肉,这个过程叫做“溶蚀”,最后形成圆珠状,也就是“滚圆”的过程。
我们通常认为,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山里的岩石会自然崩落,然后被流水搬运至下游并沉积下来。而在沉积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岩石会相互混合,导致其中的矿物也发生混合,从而在颜色上形成渐变的效果(色漂)。 如果成岩时期矿物质元素浓度较高,那么后期受到的渗透作用就会比较缓慢,从而保持较高的原生状态。这样的成品玉件就会透明度高、净度好,较少有瑕疵和棉絮。这就是为什么老坑的品质总是比较好的原因之一。 新坑则反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坑都是优质的。这是因为地质运动在不断进行着,即使是在同一个矿区,其新老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这就导致了同一块矿床上会有品质差异非常大的部分,需要仔细甄别。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老坑”往往指的是“玻璃种”,而这种玻璃种又分为两种:一种指代的是内部带绿色的“春带彩”,另一种则是纯白色底色的“冰种”。这两种无论颜色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透明度都非常高。 另外,有些不良商家会把一些颜色较深的“豆种”或者“糯种”谎称是“老坑玻璃种”,以此来鱼目混珠。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