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荧光好还是钢好?
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在问翡翠的“种”如何区分好坏 众所周知,翡翠的“种”是指其结构细腻程度,而结构细腻程度又与矿物结晶大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当晶体颗粒较小时,结构的细腻程度就较高,反之亦然。当看到一件翡翠的晶体会比较细小时我们就会说它的“种”好;相反,如果看到一件翡翠的晶体较大,我们就说它的“种”差一些。 当人们评价一件翡翠的种时,往往会借助一个形象的词语,即“水头”或称“水润”、“透明度”等表示。一般说来,将没有裂隙的翡翠放置于阳光下照射,如果有裂隙存在则会影响透光性而使光线无法穿过。若没有裂隙,则光线可以穿透全部厚度,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宝石内部,这种透明度高而又没有明显瑕症的翡翠,我们就可以称为“水头足”。而那些“种”老的翡翠往往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因为晶体较小,所以看起来非常的润泽,这种光泽就是人们常说的“玻璃光”或者“强金属光泽”。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天然形成的宝石来说不可能有“水头足”这一说法,因为只要经过抛光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表面平整(在自然光照射下),所以“水头足”实际上形容的就是抛光后表面的亮度和光泽。当看到一件东西“水头足”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在夸它抛光得好。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要判断一块翡翠是“荧光”好还是“钢”好,本质上就是要判断它是“玻璃光”好,还是要“金属光泽”好! 答案当然是玻璃光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首先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购买翡翠的第一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它的种水,而是看颜色是不是自己喜欢;其次虽然“玻”“钢”二者的光泽都很锐利,但玻璃光泽更趋于发散,而金属光泽更加凝聚。所以从美观的角度来讲,玻璃光泽更胜一筹。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很多人可能会根据“油润”来选购翡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所谓“油润”指的是触感上油脂感很强,而事实上这恰恰是种水不好的表现,即行话所说的“透闪石糯化”。因为晶体比较大,所以虽然看上去很润,但是并不通透。这样的玉石不是好玉石,价格也不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