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入门从哪个书法家的?
李斯的《峄山刻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李斯亲手书写了这篇歌颂大一统的文告,刻在峄山(今山东邹城)上。整篇字体圆润,字形偏扁,结体略长且疏朗,是篆书的代表作品。《峄山刻石》现藏于西安碑林。 唐太宗李世民的《晋宣王太傅裴公碑》,又称作《裴晖墓志铭》、《大唐故司空尚书左仆射裴公墓志铭并序》等。此碑为楷书载于唐代张彦远著的《法书要录》中。裴晖原碑已毁,现存的是后人根据拓本重刻的。原石现藏于西安碑林。
《裴晖墓志铭》文字较多,共计2508字,完整地记载了裴晖的一生,是研究隋唐历史的重要资料。其字呈长方形,字体较瘦,笔画较为简洁。有些笔画似有轻重变化,这是介于大篆和小篆之间的一种字体,称“秦隶”或“古隶”。此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秦系文字(小篆)的书体规范,自汉朝以后不断被破坏和改变;而汉字的偏旁部首,则是在三国时代逐渐定型。欲学好汉字(包括繁体和简体),必须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否则,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永远不得要领。
学习小篆,可以选用的书籍资料很多,最经典的就是清人李瑞清著的《清湘菜墨》,此书收录了他的代表作——《周易》。此外还有他的《论语》《孟子》《庄子》《楚辞》,以及楚简、秦简等等。 李瑞清是晚清著名书画家,他是皖系书画大家李葆恂之子,擅长写意花鸟。他小篆的结体取法李斯,笔法衍化自秦刻石。他的《菜墨》一书,字体宽博,笔墨厚重,是习小篆的最佳范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