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绍京成为书法家的原因?

明伊宁明伊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书圣”王羲之第五代的玄孙、右军将军王珉之子王恺,南朝梁武帝时期著名书法家、贵族王僧孺的曾祖父。

王恺有子十人,其中一人叫王询(字元礼),在北魏时曾任光州刺史,生有三子:僧虔、仲宝、孝哲。东晋末年,王仲宝随父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北周武帝时,其孙王延嗣任三公尚书令。他善写文章,尤工词赋,与杨素、宇文弼等并有文名。隋文帝开皇年间,官至礼部尚书,世称“王尚书”。

他有一个儿子叫王慧智,博学多才,善隶书,深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后来他的五世孙王知敬又官拜礼部尚书,加太子太傅。他在南北朝及隋唐之际影响极大。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爱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知敬凭借自己的才华及关系,使《兰亭序》流传了下来,自己也因之更受恩遇。 由于他有功于王羲之书谱的流传和唐代太宗的恩宠,世称“王家”。所以唐朝以后许多书法家都以“王家”为荣,并把自己的作品题上“王家”二字以表对王知的尊重,如李邕的字帖就有很多称为“王家记”。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命翰林学士辛寅逊、大学士毛文锡各书《兰亭序》一本,称“王书”;又将晋代文学家陆机所著《文赋》,让辛寅逊用行书书写,称“王羲之书《文赋》”,作为皇宫内的收藏。宋朝建立后,高宗赵构在杭州设立书画院,选召画师入宫供职,称画院,并以书艺取人,规定作画必须先写出诗句或词,并用书体相符的字体写成。

凡入画院的人,一般都兼具诗、书、画三大特长。宋徽宗时,书画家们得到优待,生活待遇也很丰厚。因此这些人在当时被称为“画家”“书家”等。但是,像苏轼这样既擅长诗文,又精于书画的人却不多见,堪称全才。

随着宋代文化的繁荣和书籍出版业的发达,人们对于书法作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为此,书家们的作品有了销路,赚钱也不再是难事。在这种情况下,书家们纷纷出现。比如南宋时的姜夔、洪适、张即之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至于元朝的赵孟頫、欧阳询等人就更不必说了。

明朝中后期,书坛上的明星主要是祝允明、文征明、徐渭、董其昌等。他们不仅书艺精湛,而且人品出色,在文艺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同时,他们的作品也受到收藏家、鉴赏家和民众的喜爱。因而身价大增。

清初的书法家主要继承明代的画风,以行草见长。但到乾隆皇帝时期,由于宫廷收藏的《兰亭序》真迹被发现,加之乾隆本人酷爱书法且造诣很深,因而书界开始崇尚典雅的书风。

在这种影响下,当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书法家,如刘墉、董邦达、梁同书以及王文治等人。这些人继承了古人端庄的书风,在清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我们还能见到他们留下的佳妙之作。 总之,一个书法家是否成名,有时与他的书艺水平并无直接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