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印章有收藏价值吗?
这个嘛,要分情况。 首先说结论:传世明清雕花木刻印,价值主要在于材质和工艺,而不在于文字或图案内容;当代名家雕刻的木章,或有特殊含义的名人木章,其价值取决于内容和创意,而与材质关系不大。
先来说说为什么明清雕花木刻印的主要价值在于材质和工艺呢?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艺术水准。所谓“艺术水准”是指创作者的艺术创作水平,它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文化修养、经历阅历、接受的教育等等。但归根结底,“艺术水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标准,难以量化,且各人观点不一。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衡量它的高低。
一般来说,我们判定艺术作品的高低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的受众面,也就是欣赏者群体的大小。比如说一幅画,它的受众面越大,那么说明它的艺术水准越高。反之亦然。所以,我在这里引用这个判断标准,并不是主观意断,而是经过仔细考虑以后得出的结论(至少是我个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当然,这个标准的客观性还需要相关学界认可和补充完善。
回到正题。由于古代文人雅士大多拥有很高的文化艺术素养,他们制作的雕花木刻印,不管是作为实用器具还是艺术品,其艺术水准都是相当高的。这些雕花木刻印的受众人群数量很大,无论文人雅士还是市井之徒,都对它们青睐有加。这就导致了它们的流通性和影响力都很强。并且很多作品因为具有收藏意义而被收藏在博物馆中,或因其文化内涵被载入典籍当中,得以流传后世。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它们是值得珍藏的。 但是到了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也出现了很多的书法篆刻家,他们的创作水平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古典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也普遍下降。加之,现代印刷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印刷品泛滥成灾,人们对手工制作的木雕印章的版权问题越发敏感。现今的雕花木刻印要么沦为工具,要么成为艺术品,却再难兼具两者于一身。其文化和艺术感染力更是难以望及上古时期的那一朵绚烂花蕾。
当然,现在有很多艺术家仍在努力着,希望重拾丢失的技能,重现失落的文明。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个黄金时代已经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