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老书本如何收藏?

闻人珊优闻人珊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清代,各种线装书在流通中出现了错讹、讹误情况是极为常见的,在收藏界被称为“错讹本”,而“重刻本”则是因“错讹本”而产生,针对“错讹本”的缺陷而重新刊刻的原初版本,可以算是早期的再版书。

所谓“重刻本”,就是对内容或文字上存在讹误的“错讹本”进行修订、修订后再刊刻出来的书。重刻本往往会在书前加以说明,注明“重刻原本”。清代重刻本较明显的特点是:“校”、“订”字体用大字体排印在书口,以表示此书是经过校订的。其特点是:

一是“重刻”。重刻是指出原版存在问题,如“脱字”、“讹误”、“阙字”、“衍字”、“字句未详”、“文义未协”等,在保存原版的基础上予以修订,重新刻印。重刻本多注明“据某某原本誊写”。

二是“刻工名刻”。对原版存在的问题,对重新校订的“校订者”加以说明。有的虽未注明校订者,但重刻时多加“刊梓者”、“刊行”、“重刊”、“选刊”、“校刊”等字样。

三是装帧形式。重刻本在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为线装形式。一般多沿用原来的书名和行款格式。

四是“补版”。补其缺损者称为“补版”。补板与重刻不同,重刻为改正原作的遗漏失误,补板是因为原作板本残损,用原刻本翻刻的。补版者应注明所依据的原板本,如“依宋本重镌”、“据原刻补板”等,以资甄别。其价值低于原版和重刻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