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没有大头针?
从清朝末期宫廷照片和影视剧中清宫发饰中,常可以看到大头针,如太后和皇后的发髻旁的点翠钿子、吉祥簪钗等都是使用的发簪。发簪在清代又称为“横簪”、“插簪”、“横簪子”,是将头发绾成发髻后用来横插固定头饰的。
清代汉族女性的发簪分为扁簪和圆簪。扁簪也被称为“花簪”,上面常錾刻着“寿”字或是镶嵌些珠宝翠玉之类。圆簪则较简陋些,上面除了鎏金外无其他装饰。在使用时,一般在扁簪插好后,再在扁簪上插上几枚圆簪作为陪衬。
而旗人女性使用的发簪则与汉人不同,旗人发簪通常只有一种,多为圆簪。制作工艺和材质也比汉族的发簪讲究,多使用纯金、银制作,有的还镶嵌翡翠、珊瑚、珠宝等,非常的华丽。
在清末时,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西方各种饰品传入中国,包括一些用羽毛或是水晶制作的大头针也传入了中国,一些富家小姐和影视明星也开始使用。但由于大头针太过小巧,一般不作为固定分量感较重的钿子的饰品,通常用来固定发髻旁其他小饰品。如慈禧太后所用的钿子后面就别了三枚大头针来固定垂珠发饰,而影视剧中的清宫侍女所佩戴的钿子上也会使用小羽毛簪(大头针的一种)作为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