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帽子上的翡翠值钱吗?
戴翠之风,明代已很流行,但多做首饰、带钩、项饰之用。清代多为帽子装饰用,有帽花、帽正等,多为清帝、王公大臣所戴,民间则为贵戚富贾所专用,它被赋予高贵吉祥的含义,成为财富与身份的象征。慈禧太后不仅自己喜戴翠饰,还赐给王公大臣以及后宫妃嫔。从1873年至1908年的40年间,慈禧多次大肆赏赐翡翠、珠宝。据《清宫琐记》记载:“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途中,在太原大肆赏赐群臣翠玉。其中总督四人都赏了一对大指顶大的帽正”。
指顶大是指人的拇指圆点那么大,其价值可想而知。清代,尤其是晚清,翡翠在北京开始“大行其道”,逐渐取代了和玺、金簪等,成为“京样翠花”(即流行的翠花),流传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