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书法代表作品有什么?
柳公权的书法在结体取法王羲之、颜真卿和北朝碑刻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既有唐代审美气象又有个人鲜明特点的笔法、字法和章法。其用笔方圆并施、刚柔相济,以点画准确爽利、力道充沛为特色;结字点画位置极为工整精准、长短适宜、结构匀称,呈方形笔势。其章法字距大而行距小,字字独立,通篇气息流畅和谐。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世称柳体。代表作很多,主要有《金刚经刻石》(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在四川成都刻成)。柳公权的字在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仪仗同充讲师上座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书。碑身高达290.5厘米,宽114.4厘米,碑额上为“玄秘塔”三字,下为“大唐故左街僧录上座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三行。碑文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碑末有柳公权书“开成五年十一月一日赠太子少师欧阳询书”一行小字。欧阳询者,乃明人伪造,非唐人欧阳询也。该碑现置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记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十一月一日,唐武宗率百官及外方来宾,到左神策军慰问驻军将卒,宴饮赏赐的情况,以显皇帝宠惜保卫皇城军队之意。碑额正书“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十三字。碑文三十行,满行五十八字,碑末有刻字“开成五年十一月一日四门博士兼监察员御史充翰林书学科考官臣柳公权书”。《神策军碑》与《玄秘塔碑》同为柳体代表作,在笔法、字法和章法上表现突出,柳体特征十分明显。该碑原置京城皇城左先策军行营(今西安市安定门外),后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置第四展室。
《冯宿碑》
全称《故朝议大夫守刑部尚书赠尚书左仆射上柱国冯府君》。柳公权书写。碑额已残。碑四面环刻,两面存字。碑现置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
《回元观钟楼铭》
全称《回元观钟楼铭并序》。碑今归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书法点画间架严整,为柳公权代表作之一。刻成后,柳公权在碑阴题字:“开成三年八月中浣翰林学士臣柳公权书。”碑现存回民街清真大寺钟楼内。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刻石现
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是书法史上一重要部分,他是中国书法艺术中“二王”书风以后在唐楷“尚法”的审美流变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