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币几分的有收藏价值?
硬币现在越来越受欢迎了,尤其是硬分币的收藏,由于发行数量很大,很多老百姓家里都可能找到几个。但是对于这些很普通的分币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呢?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硬分币。我国从1955年开始陆续发行纸币,而同时期发行的金属币(镍币、铜币)由于材质较好,保存完好的数量极少,极具收藏价值。而1956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硬币,由于发行量小,又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深受国内外收藏家喜爱。这种硬币被命名为“硬分币”。
那么既然硬分币有这么高的价值,到底哪些才有收藏价值呢? 一般来讲,我们要区分一个钱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要看它的铸造量、流通时间和是否有过回收再利用的情况。
一、按照铸造量划分 一般来说,一枚硬币如果发行量越少,该硬币的价值就越高。比如1979年的普制长城币1元,市场价值高达200元左右;1980年的普制长城币1元,市场价格也在180元以上;1981年的普制长城币1元,更是达到了350元。 而1979年到1981年这三年的精制长城币1元,价值更高,达到400元。不过市场上很难见到真品,而且其真假也难以辨别,建议不要轻易购买。
二、按时间划分 如果说铸造量能决定一枚硬币的大部分价值,那么年份则能影响一枚硬币的全部价值。因为同一枚硬币在不同的年份,价格可能相差几十倍甚至更多。这主要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的通货总量由央行统一调控。某个年份的钞票如果发放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就会加印纸币来填补空缺,这样该年份的纸币就升值了。
当然,如果是硬分币,情况就不同了。因为从1955年开始,每年发行的新币都标注有年份,不像第四套人民币和第五套人民币那样,只有2005年和2015年才加印钞票。因此不存在因加印而导致某几年份的硬分币贬值的情况。所以只要不是太老旧,五分和一分硬币基本都能保值甚至增值。
三、是否有回收 在以前,人们生活中使用现金交易的时候比较多,因此现金容易亏损,为了节约成本,有时候银行会进行货币回收。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百姓手里早期的分币就会被收回,而重新投入市场后,这些分币的收藏价值和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仔细观察,如果您的分币出现明显的磨损,但是边缘又有打磨的痕迹,那就表明它曾被回收再用过,其收藏价值自然就会降低不少。 以上就是判断分币收藏价值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